“常隨佛學“,就是时时记住佛的教导,依照佛所教导的去做。释迦牟尼佛虽然不在世间了,但是他所说的法还在,就是经典。《金刚经》中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我们的行为依照经典中讲的去做,就是向佛学习,也就是学佛,否则不是学佛。因此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如理思维,法随法行“。學佛的人不可以忘記這一句,佛才是我們最准确的榜樣。

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

解决困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2009-01-31 21:00:08 摘自 风行东飞海的个人空间

copy Bookmark http://club.xjts.cn/?29812


生活中难免出现逆境,我经常劝勉大家,处理棘手的问题时,应该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说,遇到任何困难、艰辛、不平的情况,都不逃 避,因为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智慧把责任担负起来,才能真正从困扰的问题中获得解脱。面对烦恼的方法如何面对问题?即是告诉自己:任何事物、现象的发 生,都有它一定的原因。我们不须追究原因,也无暇追究原因,唯有面对它、改善它,才是最直接、最要紧的。

很多人都说,我是好人,为什么我还要遭受这么多的苦难?我们要知道,有物质之身就有果报、就有障碍,如同有大地山川,就有风雨云雾。即使是大修行者也要受果报的,例如佛陀曾遭大石块击伤,也曾罹患重病。但是果报和障碍未必会招来烦恼,大修行者跟凡夫的差异就在于此。

凡夫破自身的遭遇所苦,信心就会退转;大修行者可以放下自我,不被烦恼所障。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习佛的智慧,清楚办知烦恼的缘起,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因果必须配合因缘。对于任何情况,如果能够改善它,当即予以改善,若不能改善,便面对它、接受它,绝不逃避,但是要尽力改善。逃避责任,逃避果报,是不合算的,改善情况才是最聪明的。

经过计划的事物也不一定完全可靠,也会发生意料之外的情况,这时候就应该要接受它,然后想办法处理它,因为,因缘就是如此。

所以,如果计划好的事在过程中发生问题,不必伤心也不必失望,应该继续努力,促成因缘,还是有成功的机会;如果经过详细的考虑,判断因缘不可能促成,那也只好放下它,这和未经努力就放弃是截然不同的。放下自己也放下别人

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能作如此想,对一切人都会生起同情心与尊敬心。同情人家也是未解脱的凡夫,尊敬人家也有独立的人格。

平 常生活中,禅如何教人安心呢?禅的态度是:知道事实,面对事实,处理事实,然后就把它放下。无论遭遇任何状况,都不会认为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如果已经知 道可能会发生什么不如意的事,能让它不发生是最好的;如果它一定要发生,担心又有什么用?担心、忧虑不仅帮不了忙,可能还会令情况变得更严重,唯有面对它 才是最好的办法。

我常常遇到一些好像正被困在火海中的人,来向我求救。通常我会倾听他们的问题,知道他们所焦虑的是什么,但不会将他们的焦虑,变成我自己的梦魇。

我 给他们的建议有一个原则:对感情的问题,宜用理智来处理;对家族的问题,宜用伦理来处理;即使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也应用时间来化解、淡化;如果真是无法 避免的倒霉事,那只有面对它、接受它;能够面对它、接受它,就等于是在处理它,既然已经处理了,也就不必再为它担心,应该放下它了,不要老是想着:“我怎 么办?”而是睡觉时照样睡觉,吃饭时照样吃饭,该怎么生活就怎样生活。


保健養生-紅糖(转载)

 
‧ 紅糖從何而來

「紅 糖」的原料是甘蔗,含有95%左右的蔗糖,古法是將收割下來的甘蔗經過切碎碾壓,壓出來的汁液先去除泥土、細菌、纖維等雜質,接著以小火熬煮5 ~6小時,不斷攪拌讓水份慢慢的蒸發掉,使糖的濃度逐漸增高,高濃度的糖漿在冷卻後會凝固成為固體塊狀的粗糖,也就是紅糖磚,這樣的傳統做法保持了甘蔗原 本的營養,同時也使紅糖帶有一股類似焦糖的特殊風味。製作過程中熬煮的時間越久紅糖磚的顏色也越深,使紅糖呈現出不同深淺的紅褐色。而我們常見的傳統粉末 狀紅糖則是紅糖磚再經過研磨所製成。

‧ 紅糖、黑糖的迷思

常常有人好奇,現在當紅的日本「黑糖」與我們傳統所說的紅糖究竟是不是同樣的東西?答案是「肯定的」,傳統的紅糖與現在流行的各種黑糖都是以相同方法製作出來的糖,在營養與食用功效上也相同,所以可說是同樣的東西。

兩者之間顏色的深淺是因受到熬煮糖漿的時間長短所影響,黑糖的熬煮時間較長,糖漿經濃縮後做出來的糖磚呈現出近黑色之外觀。至於兩者間型態粗細的差異則是因為再加工的方式不同導致,所以常見有切割成不同大小的糖磚或是研磨成粉狀的糖粉。

‧ 紅糖大不同

不論是紅糖、黃糖、白糖、冰糖,起初的提煉作法都是一樣的,之所以會成為不同顏色、型態的糖,原因在於最後精製與脫色的程度不同。精製的程度越高顏色越白、純度越高,但是甜度卻不會因為純度高而增加。

這 幾種糖中甜度較高的是紅糖與黃糖。紅糖的成分所含物質豐富,除了甜味外,還具有獨樹一格的特殊風味,適合運用在作法簡單的料理上,才不會使味道太過複雜而 弄巧成拙,例如用來製作紅豆湯、紅糖糕、紅茶、咖啡甜味皆醇厚獨到。黃糖的風味與甜味居於中間,因此最常用來烹調一般的菜餚。白糖與冰糖甜度較低,但因為 甜味的純度高,可用來調製飲料或製作西點不會影響其他材料的原味,且具有使糕點質地蓬鬆的效用。


‧ 選紅糖增健康

甘蔗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蘋果酸、檸檬酸等,這些氨基酸都是合成人體蛋白質、 支援新陳代謝、參與人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基礎物質,對促進健康有絕對的正面效用。未經過精煉的紅糖保留了較多甘蔗的營養成分,也更加容易被人體消化吸 收,因此能快速補充體力、增加活力,所以又被稱為「東方的巧克力」,其中不僅含有可提供熱能的碳水化合物,還含有人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核黃素、胡蘿蔔 素、煙酸和微量元素錳、鋅、鉻等各種元素。此外,紅糖的含鈣量是白糖的10倍, 含鐵量是白糖的3.6倍。

‧ 且看紅糖顯神通

不起眼的傳統紅糖隨著健康觀念的提升,擺脫了以往的老舊形象成為市場上流行的搶手貨,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它對於身體的健康有很大的幫助,中醫認為,紅糖具有益氣養血,健脾暖胃,驅風散寒,活血化淤之效,特別適於產婦、兒童及貧血者食用。

紅 糖的好處在於「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溫補。紅糖所含有的葡萄糖釋放能量快,吸收利用率高,可以快速的補充體力。有中氣不足、 食慾不振、營養不良等問題孩童,平日可適量飲用紅糖水。受寒腹痛、月經來時易感冒的人,也可用紅糖薑湯袪寒。對老年體弱,特別是大病初癒的人,紅糖亦有極 佳的療虛進補作用,老人適量吃些紅糖還能散瘀活血,利腸通便,緩肝明目。

紅糖在日本之所以會紅透半邊天,除了養生功效外,更因為紅糖中含有一種「糖蜜」成分,具有強力的解毒功效,能將過量的黑色素從真皮層中 導出,並通過淋巴組織排出體外。除此之外,也蘊含了胡蘿蔔素、核黃素、煙酸、氨基酸、葡萄糖等成分,對細胞具有強效抗氧化及修護的作用,能使皮下細胞在排 除黑色素後迅速生長,更徹底達到預防黑色素生成、持續美白的效果。這些美容與養生的功效,讓紅糖一躍成為追求美麗與健康的消費者津津樂道、爭相購買的新 寵。

‧ 利用紅糖作料理

即便紅糖具有諸多養生功效,本質仍是糖,在製作料理時依然跳不開調味的角色。紅糖的甜度高、風味獨特且具有增加色澤的作用,非常適合用於製作薑湯、紅糖糕這類深色的茶湯或糕點,不但可以增加香氣,使料理色澤更加紅潤誘人,更能同時增添營養與健康。

有許多注重養生的家庭已經開始以紅糖取代黃糖或白糖應用在一般烹調上,替代使用時要注意不可完全取代白糖或黃糖的份量來調味,因為白糖與黃糖甜度比紅糖低,如果添加相同份量的紅糖,做出來的味道會過甜,菜色也會過深,應適量減少份量再斟酌菜色添加。

‧ 保健養生紅糖水

將紅糖煮成紅糖水喝比直接吃更容易吸收其中的營養成分,且更加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暖胃的功效,紅 糖水是早期最常見又實用的紅糖養生飲品。孕婦產後失血多,體力和能量消耗大,在產後的7~10天中若喝一些紅糖水,能補充能量、增加血容量,有利於產後體 力的恢復,且對產後子宮的收縮、恢復、惡露的排出以及乳汁分泌等,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紅糖水對婦女月經順暢也有幫助,可讓身體溫暖,增加能量,活絡氣血,加快血液循環,月經也會排得較為順暢。經後若感覺精神差,氣色不好,可以在每天中餐前,喝一杯濃度約20%的紅糖水。不適症狀較重時則可在晚餐前再加飲一杯,持續一星期即可有效改善。

除了飲用之外,紅糖水也能用於外敷,同樣具有排毒滋潤的功效,老一輩的人大多經歷過小孩子被蜜蜂蟄了,傷口又紅又腫,疼痛難耐,此時父母 會取少許濃度較高的紅糖水塗抹於紅腫處,一會兒疼痛就能減輕,紅腫也會逐漸消退。秋冬季節皮膚因寒冷乾燥而瘙癢,也可用紅糖水洗擦、清潔,可有效地減輕乾 癢的感覺。

紅糖水也可以加入白木耳、枸杞、紅棗或是紅豆一起煮,有利水利尿的功效,月經期間則有助子宮廢物排出,能緩解腹脹、腰緊症狀;黑糖加桂圓、薑汁共煮,有補中補血效果;取番薯、紅糖、薑汁一同煮,不僅具有養生功效更是一道別具風味的點心。

没有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今天遇到一位多年没有联系的熟人。多年前有一件人生大事一直困扰着她和她的先生。就是他们两个没有办法有小孩。想尽办 法,也花了钱找医生,吃药,我还劝她多念观音菩萨,都没有用。她真的有每天念观音菩萨还有普门品。几年时间过去了,我们各奔东西因为各自的因缘,失去联系,今天偶然 再见,格外欣喜。看见她带着一个小孩很幸福的样子向我走来。一时间我很惊喜也很意外,并祝贺她们有了自己的宝贝。后来我就想,原来以为他们这辈子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了,可是他们经 过努力,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所以说,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主要是看愿不愿意为此努力付出。

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也没有绝 对不可能事情,只是说因缘没有到吧。如果有去争取各种因缘条件,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成熟度。为了既定的目标,只要努力,只要付出,最后总会有多 多少少得收获。常言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十可以做得到的,收获就要靠天时、地利、人和等,还有其他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成就。也许在耕耘的过程中,虽 然看不到收获,可是逐渐成熟,得到另一种体悟,根本不需要原有的目标。结果不重要,过程很重要。
曾经看到一篇故事。古时有个老人,他的三个儿子都不争气。好吃懒做,不肯种田,依赖老爸养活。待老爸年老体弱时,只想要得到老人的财产,不想照 顾老人。有一天老人想了一个好办法,就召儿子们来到跟前。告诉他们有黄金埋在地下。儿子们听了之后个个争相孝顺,照顾老人。同时也追问黄金的藏处。最后老 人说:黄金埋在我们的田地里。就断气了。处理完老人的丧事之后,儿子们迫不及待地到田里去挖黄金。一天天挖,日日挖,把本已荒芜的田地翻得面目一新,但依 然见不到黄金。现在父亲不在了,无以依赖,就顺便在田里种一点稻谷勉强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真快,一年时间过去了,他们还不死心的继续寻找黄金,也顺便在田 里种些稻谷来维持生活。又一年过去了,他们并没有放弃寻宝的信心,但不再像以前那么热衷了。因为现在他们的田里的稻谷农作物已足够他们生活了。第三年在多 种些农作物和水果等,获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他们可以过着丰衣足食的快乐生活。挖宝的兴趣也渐渐谈下来。有一天他们觉悟到,其实老爸根本没有藏什么宝在地 下,而是以此方法促使儿子们好好耕田种地来维持生活。其实天地就是“宝”。有土地就有希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的道理:过程比结果重要!在耕耘的过程中,可以学习,悟到很多,逐渐成熟。然后你的目标不再是原来的小目标。原来的 小目标已经没有用了,不重要了。在耕耘的过程中,已经得到启示,你要想更好更远更大的目标,并且能做到。这就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过程!

2009年4月21日星期二

简单就快乐自在

简单没有烦恼,就自在。简单就快乐。

现代物质丰富和多彩多姿的信息时代,人们的所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所要付出的精力也越多。看似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人们有更多地放不下,更沉重而思想更复杂。

前段时间看到一片小鸟和老鹰的寓言很有启发。

小鸟和老鹰是好朋友,它们俩都住在太平洋的东岸,都有共同的想法。它们想到太平洋西岸去看看外边的世界,是否能开拓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商定好出发的日期和想法,他们各自准备路上需要的用品。太平洋东岸飞到西岸需半个月时间,所以需要准备在路上多次休息、吃饭、睡觉用品。

老鹰准备了四件东西:有一个装干粮的大包裹;有一个装满水的大水壶;有一个小木筏,是用来休息的;有一个急救包,里面装有各种药品。老鹰对这些东西很满意,它觉得这样飞越太平洋会万无一失。 当老鹰背起这背袋准备起飞的时候,沉重的背带使它举步维艰,无法飞起来。它想扔掉一些东西,但是在它看来,每一样东西都非常重要,非带不可。如果带着这些东西却飞不起来,它陷入一种深深的矛盾中当中耳不能启程。

这时,小鸟却早已到了半路。它只带了一件物品,那就是一根小树枝。飞得累了,它就把树枝放在海面上, 站 在上面休息;饿了,就放下树枝站在上面去捉鱼;困了,就放下树枝站在上面睡觉。半个月过去了,小鸟如愿以偿地飞到了太平洋西岸,那里的不一样的风景和气候 让小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它开始在这里筑巢安家。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它如愿以偿地寻得一个新环境,创造了一片新天地。简单让小鸟获得了成功,而老鹰却 却还在东岸患得患失。背负得越多越沉重,离成功越远。

世 界变得很小了,我们每个人了解世界和让自己被世人了解的机会很容易。在这样的大时代里,我们的生活变得复杂而沉重,让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很多,妄想烦恼当然 随之也多,悠闲自在的生活好像是远古世纪的梦想。其实,要自在不难,让自己简单一点。要取得事业的成功,最有效的办法就 也是让我们自己简单一点,专心一点。该放下的放下,该舍弃的舍弃。要想今生在学佛的道上有所成就也是一样的,简单一点,专一一点。该放下的放下,该舍弃的舍弃。

第一,简单一点。

生活上,吃得清淡,能填饱肚子就好。睡的和住的地方也简单一点,不需要花费心思操心,整理,省事,就会有多出来一些时间和精力去 修行。修行,八万四千法门,净土念佛法门是最为第一。就一句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念到不念而念,念到功夫成片,念到头脑中经常会闪现出阿弥陀佛的念头, 耳边时常回响起我们自己念阿弥陀佛。这样功夫有一点进步了。只有这念佛法门有可能这样,其他法门不容易。

最 近有更多的亲身体会。在夏威夷檀香山已经整整十年了。还是住那个房间,可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就能让房间变得越来越简洁,清爽,舒服。那就是减少东西,多 腾出空间。每个人很奇怪,为什么这房间一下被我布置得这么优雅,没有别的办法,腾出空间,让它看起来简单一点。后来有一个墙角白色的有五层小书架,是我请 木工做的。在放在我房间之前,它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书架。如果真的摆书,至少可以摆七十本,可我并没有摆书,而是在第一层放了一小瓶白的小花瓶的观音 竹,第二层放一只褚红色的蜡烛。立即使房间有了生气和雅气。又一次证明了简单的奇妙效果。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二:专一 一点。你修哪一个法门比较相应就应改集中精力在那一个法门,一门深入。不要贪心,哪一个都想修,结果在哪一个法门都没有得到实际的利益。今天人家说这个年 这个经好,就也跟着念着部经。念了几个月又不念了。过一段时间人家说念,要念哪部经好又跟着念哪一部经。很多经都念过,多数是为了赶时节,还有一种人赶时 髦。没有注意到佛经里面的意思,没有领会佛陀的教导,是相当可惜的。当然,有念经比没有念经要比没有念经要好很多。这是要求更大的进步才一门深入才能有效 果。比如挖山洞,你这里挖挖,哪里试一试,不如一心一意在一个地方一直挖下去,即使很慢,总比那些三心两意的人要由成功率高。

第三,该放下的放下

放下什么呢?

1,放下名闻利养

  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问但是的高僧法磬: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船啊?

  法磬回答:只有两条船。
  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
  法磬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之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多少人辛苦奔波,名和利就是最基本的人生支点,正所谓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名利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也是舒服人们的枷锁,更是令人犯罪反目的罪魁祸首。
很多人对金钱比较容易放得下,但是对于与名誉那就不容易了。

2,放下恩怨情仇

3该舍弃的就舍弃

这是一个佛教故事,基本上对我们初学佛人来说有些帮助,即放下执著不要对事,对物,对钱,,对人,爱的如此执著,但故事中也不完全如法的地方,其一恋生,其二违背因果律即寿命是业力维持,任何力量和能力无法改变,这两点读者注意就好了。(圣吉居士)

明朝 朱元璋建国后,赐给五台山碧山寺方丈金碧峰禅师一个紫金钵,很珍贵。禅师也非常喜欢。禅师定功非常了不得,有一天阎王派一小鬼来抓他,到处找不到。小鬼问 监斋菩萨,金碧峰禅师哪里去了?菩萨告之在房间坐禅,但是小鬼说怎么就是找不到。菩萨教小鬼一个办法,禅师最爱那个紫金钵,去敲响它即可。果然禅师闻声动 了念头,这念头一动,无常鬼就看到了,铁链过去就将禅师绑住了。后来禅师说:麻烦你给阎王老子说,过七天后再来找我,我把事情安排好了跟你去。无常鬼听信 其言放了他。禅师明白缘由,待无常鬼走后,立即把紫金钵摔破,不再为心里有这一念爱好放不下而挂念。禅师于是再七天七夜大精进,七天限期到了,无常鬼再来 找金碧峰禅师,却哪里也找不到金碧峰禅师..只见禅师在墙上留的几句话:若要抓我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若能锁得虚空住,再来抓我金碧峰。


很多人没有比别人多作事情,多为别人付出,自己更没有享受到生活,可就是生活乱成一团嘛,要想简单简单不了。所以要想让生活简单,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生活简单是一种境界,更需要智慧和决心。





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朋友之道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
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
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
"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
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
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
"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
为什麼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
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个笑笑的回答说:
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
要写在易忘的地方,
风会负责抹去它;
相反的如果被帮助,
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
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 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
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