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隨佛學“,就是时时记住佛的教导,依照佛所教导的去做。释迦牟尼佛虽然不在世间了,但是他所说的法还在,就是经典。《金刚经》中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我们的行为依照经典中讲的去做,就是向佛学习,也就是学佛,否则不是学佛。因此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如理思维,法随法行“。學佛的人不可以忘記這一句,佛才是我們最准确的榜樣。

2009年10月28日星期三

防癌的简易药方

新世紀防癌治癌簡易方法!
大家有沒有發覺,在身邊的人群裡,甚至我們的親朋,不時有人患上癌症。檢查有結果時,往往已是癌症晚期。防癌、治癌已成為大家熱門的話題。
「癌」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傳統中醫並沒有「癌」這病名,只有謂廱疽、癥瘕積聚、熱毒蘊淤等名稱。可知氣血不暢、情志不舒、環境和食物污染等等,均影響細胞正常運作。
西醫認為癌症是由癌細胞不正常分裂引起,並對身體組織造成破壞。故西醫治療癌症主要是消滅癌細胞,把實體腫瘤摧毀。即用手術、電療、化療等手段介入著手。
但是並沒有解決致癌的主因。因此治療後,常常容易復發或轉移、擴散。
人體空間醫學提出人體內部空間能量淤塞是癌症主要根由,當能量在人體某處形成積聚,空間濃度增高時,對該部位細胞產生過大壓力,影響細胞群無法正 常開合。細胞內的物質無法與細胞外的能量相互轉化,導至癌症形成。人體空間醫學主張治療癌症須善待形體,宜用疏導、轉化來解決,而非對抗。
可以使身體能量周流暢通的兩味草藥是蒲公英、獨活。每劑份量只需蒲公英7克,獨活5克,水二碗煮沸後一兩分鐘即可服用。
最好是空腹喝,早晚各服一碗。亦可用滾水把草藥作泡茶形式沖服。當您服用一兩個月後,觀察您身體是否發生變化。
這兩味藥無毒、便宜但成效良好。由於藥量少、味淡,適合各類體質人士,並可作保健茶經常服用。
為甚麽這麼少量藥物就能防病治病呢?
藥量少,因此藥物在人體空間走動會更快捷,方向明確,疏通效果會更好。
蒲公英能增強人體空間能量撞擊,使細胞恢復活力。蒲公英輕盈如風,在體內無孔不入,對癌症轉移尤為見效。
蒲公英走三焦主升。獨活走外焦(人體背部空間)主降。升降結合能掃除空間能量淤塞。
平時多做運動,特別是加強人體背部空間能量流動。
如旋轉肩膊或提臂走路等等均可暢通背部能量流動。
勞逸有序,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菓、五穀,少吃偏酸性的食物。
保持樂觀、平衡情緒對防癌和治癌都有莫大裨益。
大家不妨把這簡單的防癌治癌方法,廣為傳播,讓更多人士受惠。
服食本中藥前,敬請先咨詢閣下家庭醫生。
(来自友人的email)

睿智短文(转发)

精神病院護理長向到院巡視官員解說每位收容病人的狀況,有位病人手中握著一張相片,一邊哭一邊用頭撞牆。

護理長說:「他曾深愛相片中的女人,無論是醒著或睡覺都不肯將照片放下,但那女人卻嫁給別人,他因此發瘋!」

這時隔壁房間有一個人也用頭用力撞牆。

官員問:「他又怎麼了?」

護理長說:「他就是娶了那位女人的人!」

→ 得與失本來就沒有絕對的!

* * * * * * * * * * * * * * * * * * *

蒼蠅發現自己模樣很像蜜蜂,十分高興,打算冒充蜜蜂去花叢裡欺騙花的感情、盜取花蜜。

可是牠在花叢裡飛來飛去不知飛了幾個來回,卻不見有一朵花向牠綻放笑臉,牠十分不解,轉頭問蜜蜂到底原因何在?

蜜蜂笑著回答說:「妳只是外形像我,事實上並不是我,因此即使是一輩子蹲在花叢裡,花也不會把妳當成我!」

→ 外表可以相似,但內涵卻是無法取代的!

* * * * * * * * * * * * * * * * * * *

中、俄、法、德、義籍人士相約以酒來顯示自己民族的文化,中國人拿出釀造精純的茅台,

俄國人交出伏特加,法國人的香檳,義大利人亮出葡萄酒,德國人取出威士忌,眾彩紛呈。

此時老美不慌不忙將所有的酒都倒出一點兌在一起,說:「這叫雞尾酒,它體現美國的民族精神....博採眾長、綜合創造!」

→ 一個成功的人不是他們比別人行,而是能善用他人的長處!

* * * * * * * * * * * * * * * * * * *

法國著名化學家巴斯德有一次去巴黎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時,住在一家旅店,

旅店服務人員見他衣著樸素、行李簡單,以為他只是一位非常普通的客人,就把他安排在一間偏僻陰暗的小房間裡。

後來服務員無意中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 巴斯德 教授時,趕緊跑來要求幫他更換房間,

並且向他道歉說:「我以為旅客的闊綽和地位,和他所攜帶的行李是成正比的,所以將您認錯了,實在是很抱歉!」

巴斯德笑著回答說:「不!我認為一個人的擺闊和他的無知才是成正比的!」

→ 一個真正有身價有實力的人,是不需靠擺闊來提升自己地位的!

* * * * * * * * * * * * * * * * * * *

一位年輕男子,在風景區遇見一位漂亮有氣質的美女,一直跟在她後面走了很長的一段路,

最後這位女郎忍不住轉身問他說:「你為什麼一直老跟著我?」

他很誠懇的對她表白說:「因為你是我所見過最美麗最有氣質的女人,請妳答應我,當我的女朋友!」

女郎回答說:「現在只要你回頭看,就能看到我妹妹,她長得比我還漂亮!」

那位男子聽了,馬上轉過身,但看到的只是隨處可見到的普通女子。

「妳為什麼騙我?」他質問那位女郎。

「是你在騙我啊!如果你真的喜歡我,為何還要回頭看呢?」女郎回答說,接著轉身快步離去。

→ 面對已經擁有的,人們往往會不加珍惜,這不僅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傷害和損失。

生活如此,人生也如此,游移不定的目標只能讓人前功盡棄、一無所獲!

慎勿信汝意

在“吕氏春秋”中有记载这样一件事情。孔子和他的弟子周游列国那段时间。有一次来到陈国和蔡国之间,因兵荒马乱,一路劳顿,难以找到东西吃,三餐以野菜果腹。这一次七日没有进一粒米了,之后找到一些米下锅。
颜回在一个破屋子里煮完饭,掀开锅盖想看一看到底熟了没有。刚掀开锅盖,刚好破屋顶上掉下来一戳灰,把饭沾染了,颜回就抓些白饭往嘴塞,孔子当时 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当颜回饭煮好后,请孔子吃饭。孔子就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我想把这难得的饭先取一点来供祖先”。 顏回说:“对不起,刚才有烟灰从屋顶上掉下来,我怕沾了整锅饭,丢掉又可惜,就把沾上饭的灰抓起来吃掉了。现在不能祭祖了。”
孔子一听恍然大悟,对于自己的观察,做错误的判定,非常愧疚地说:“我平常对顏回已经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 的,内心的自我判断,还是不能相信的,因为他还是会有错误的。要瞭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所谓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孔子又说,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今天就证明眼见的就不一定事实的。
这件事情给我们来能给我们两个启示:对于一件事情的考察,必须从各个方方面面的角度来认知了解。否则,单从一个角度的主观了解观察,那时片面的 很容易误解别人。对于一个人的了解,也是不能单从从一个面, 一个点,去观察一个人,一件事情来判断一个人,因为人是复杂的动物。大多数的人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立场与困难的时候, 就已经给了对方下评语了,所以时间才存在着太多的误会和悲剧。要是在有利益冲突下的场合,那就更麻烦了。愿大家在判断一件事情,一个人时,多想想这个历史 事件。
2,“慎勿信汝意”!
《四十二章经》中:“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那什么是甚勿信汝意呢?我们的“意”是什么?这个“意”也就是“意思”,“看法”,“意见”“想法”。在佛法里有个很重要的概念:每个人都有八个 识组成的,其中一个最难办的就是第七意识。它是罪魁祸首。由于这第七意识与生俱来带动着四样不好东西顽固地存在,使我们之所以成为凡夫,之所以有烦恼。我 们每一个动作的升起,我看,我听,我想,我思维,我闻,我触,我动等等,这四样东西第二刹那就跟着升起来了。那四样东西就是我执,我见,我慢,我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想法。基本上都会认为自己的事正确的。有的人相对比较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客观的事项,而有的人就比较执着于自 己的看法,刚愎自用。我 们每一个人都会认为自己看到的是对的,然后执著自己所看到的,排斥别人、攻击别人,当他拥有自己的看法之后,就抵死不肯舍弃自己错误的观念,这种错误的见 解一直蕴藏在他的内在,随时他都在保护自己,正因为他不觉悟人生缘生缘灭的道理,而认为自己的见地绝对是正确的、是超越的、永恒的。夫妻之间何以会吵架? 因为看法不同。兄弟之间为什么会吵架?因为看法不同。上司和下属何以会争执?因为看法不同。由于强烈的我见,彼此之间产生很多不必要的争执——这就是我们 烦恼的根本。所以学佛的首要之务,应是学修养。很多时候,看法、意见与我们不一样的,不代表对方一定错。我们要包容别人的意见,容忍和宽恕他人犯错。这个 世界没有完美的人和事情。更何况没有一个人不犯错的。
有智慧的人,他会冷静地听听别人的意见,在作分析之后,能接受的接受,不能接受的,再加以过滤、消 化。这样子和人相处,无论是家人还是同事,朋友都不太会起冲突,那么,我们的烦恼必然 会大为减少。最不好的态度就是,一听到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不一样:就攻击批判或语带尖酸刻薄。千万要不得!同样的一句话,能给人带来快乐,也可以伤害别 人。我们为什么不要给人世间带点甜密的快乐呢?
如 果我们彼此交换立场,可以降低因“我见”而起的争执。任何事情都应交换立场,彼此都为对方著想,才能够达到双向的沟通,才能融洽的相处相互包容。如果无法做到这样,上级不愿意和属 下沟通,属下也不愿意和上级交换意见,是以,我见一定要舍。
镇日为鸡毛蒜皮的 小事困扰不已,苦恼无量。所以哲学家说:‘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苦恼无量,人生实在太短促了。’所以,胸量要放大一点。当你将度量放大了,就能真正过著安 详的日子。要对治我见,就一定得交换立场,冷静地思惟:对方何以要做此选择。
佛陀告诉我们,凡夫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意见想法了。这些意见想法是由“我”而起。由“我”而起的意见想法就带有贪嗔痴慢疑我见我慢我爱。这都是不清 静的,带有个人的主观意识想法,是染污的。到什么时候念头是清静的?到正得阿罗汉的时候才是清静的。为什么?阿罗汉没有“我执”了。没有对“我”的执着 了,更没有“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的烦恼升起。没有因为我的存在的烦恼,没有烦恼了。“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做已办,不受后有”。超出生死轮回,没 有生死,已经绝对没有染污心,而是清静心行。该做的已经做了,不要再来投胎。在佛陀制定的戒律里,大寺院的执事,也就是各级,各部门的管理人员的选拔,最 好的选择是已经的阿罗汉果位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完全没有自私心,处理事情时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当然,这是佛陀时代的事情。不管怎样,我们要了解佛 陀的宗旨。不要太自信,自己的想法意见,否认别人的,否则,常常会给自己难堪。
这个意你绝对不要信。如果你不贪、不嗔、不邪见、不我慢、信心坚定,这是信佛意、承佛教。
这是甚勿信汝意。
戰國時代,有一戶人家的院子裡,種著一棵梧桐樹。一天,隔壁的老鄰居,不經意地發現,這原本枝葉茂密的梧桐樹,竟然枯了。隔壁的老人家很關心地勸 著樹 的主人:“養著枯萎的梧桐樹,不是件好事,會帶來災禍的,得趕緊找人把樹砍了!”主人聽了便感恩地照做。望著這棵倒地的梧桐樹,惜福的老人家於是開口向樹 的主人要一些枯木,好回家作柴火使用。聽到這裡,主人卻心生惱怒,一邊趕走了鄰家老伯,一邊在背後罵著:“這老人實在太陰險了!竟然為了想要柴火,來騙我 把樹砍掉!”──“慈悲”或是“陰險”都是“我”的看法。

  有一個人,因為找不到自己常用的斧頭而著急,正好看見鄰居的小孩,在附近玩耍。於是「很自然」地想:「八成是這小孩,不知道把我的 斧頭拿到哪裡去玩 了!」在問不出結果之下,遺失斧頭的人,開始觀察鄰居小孩的一言一行,希望能找出蛛絲馬跡。果然發現:不論這小孩走路的樣子、說話的聲調和臉上的表情,在 在透露著偷藏斧頭的神色。不久之後,他在自家屋後掘地時,卻發現了被自己遺落的心愛斧頭。之後,再看見鄰家小孩時,不管怎麼看都覺得他只是個天真無邪的小 孩子罷了。──“賊頭賊腦”或“天真無邪”,都是“我”的看法。

不要太固执自己的主观看法意见。

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

生命中的四个妻子

There was a rich merchant who had 4 wives.

  从前,一位富有的商人娶了四个老婆.

  He loved the 4th wife the most and adorned her with rich robes and treated her to delicacies.

  他最爱他的小老婆,给她最华丽的衣裳和美味佳肴.

  He took great care of her and gave her nothing but the best.

  他对她体贴入微、呵护备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她.

  He also loved the 3rd wife very much. He's very proud of her and always wanted to show off her to his friends.

  商人也很爱第三位老婆.他为她感到骄傲,并常把她作为在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

  However, the merchant is always in great fear that she might run away with some other men.

  但他同时也十分害怕,怕她与其他男人跑了.

  He too, loved his 2nd wife. She is a very considerate person, always patient and in fact is the merchant's confidante.

  当然,商人也爱二老婆,她既善解人意又温柔耐心.事实上,她是商人的红颜知己.

  Whenever the merchant faced some problems,

  每每遇到困难,

  he always turned to his 2nd wife and she would always help him out and tide him through difficult times.

  他就会找她,而她也总能帮助他走出困境,度过难关.

  Now, the merchant's 1st wife is a very loyal partner

  至于大老婆,她是一位忠诚的伴侣,

  and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in maintaining his wealth and business as well as taking care of the household.

  替他照料生意、打理家务,忙里忙外,可谓劳苦功高.

  However, the merchant did not love the first wife and although she loved him deeply, he hardly took notice of her.

  然而,尽管她爱他爱得那么深,商人却偏不钟情于她,甚至没把她放在心上.

  One day, the merchant fell ill. Before long, he knew that he was going to die soon.

  一日,商人得了重病,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

  He thought of his luxurious life and told himself, "Now I have 4 wives with me.

  当他回顾自己奢华的一生时,不禁心中怅然:"现在我虽然有四个老婆相伴,

  But when I die, I'll be alone. How lonely I'll be!"

  但死后却要孤零零一人,多寂寞啊!"

  Thus, he asked the 4th wife,

  于是,他问小老婆:

  "I loved you most, endowed you with the finest clothing and showed great care over you.

  "我最疼你,给你买最漂亮的衣服,还对你呵护备至.

  Now that I'm dying, will you follow me and keep me company?"

  现在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你愿意随我而去,与我相伴吗?"

  "No way!" replied the 4th wife and she walked away without another word.

  "绝不可能!"她丢下一句话,径自走开了.

  The answer cut like a sharp knife right into the merchant's heart.

  小老婆的回答如一把尖刀插在商人的心上.

  The sad merchant then asked the 3rd wife, "I have loved you so much for all my life.

  伤心的商人继而问三老婆:"我一直对你宠爱有加.

  Now that I'm dying, will you follow me and keep me company?" "No!" replied the 3rd wife.

  如今,我将不久于人世,你愿意随我而去,与我相伴吗?""不!"她拒绝道,

  "Life is so good over here! I'm going to remarry when you die!" The merchant's heart sank and turned cold.

  "人间的生活多么美好啊!你死后我会改嫁他人!"商人的心倏地下沉,渐渐变冷.

  He then asked the 2nd wife, "I always turned to you for help and you've always helped me out.

  他再转向二老婆,问道:"我过去常常求助于你,你也总能为我排忧解难.

  Now I need your help again. When I die, will you follow me and keep me company?"

  现在我想再请你帮一次忙.我死后,你愿意随我而去,与我相伴吗?"

  "I'm sorry, I can't help you out this time!" replied the 2nd wife.

  "很抱歉,这一次我帮不了你了,"她说,

  "At the very most, I can only send you to your grave."

  "我最多只能让你入土为安."

  The answer came like a bolt of thunder and the merchant was devastated.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商人彻底绝望了.

  Then a voice called out: "I'll leave with you. I'll follow you no matter where you go."

  这时,旁边传来一个声音:"我愿意随你一同离去.无论你到哪里,我都会跟着你."

  The merchant looked up and there was his first wife. She was so skinny, almost as she suffered from malnutrition.

  商人抬起头,看到了自己的大老婆.她是那么消瘦,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Greatly grieved, the merchant said, "I should have taken much better care of you while I could have!"

  商人悲痛万分,他说:"我过去就应该好好地珍惜你啊!"

  Actually, we all have 4 wives in our lives.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四位爱人相伴.

  The 4th wife is our body.

  小老婆代表我们的躯体.

  No matter how much time and effort we lavish in making it look good, it'll leave us when we die.

  无论我们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想去装扮她,我们死后它终会弃我们而去.

  Our 3rd wife is our possessions, status and wealth. When we die, they all go to others.

  第三位老婆代表财产、地位与金钱.一旦我们撒手西去,它终究会转向他人.

  The 2nd wife is our family and friends.

  二老婆则代表了我们的家人与朋友.

  No matter how close they had been there for us when we're alive, the furthest they can stay by us is up to the grave.

  我们活着的时候,无论他们与我们多么亲近,他们最多也只能到墓前送我们最后一程.

  The 1st wife is in fact our soul, often neglected in our pursuit of material, wealth and sensual pleasure.

  至于大老婆,她则是我们的灵魂.当我们沉迷于追求物质、金钱或感官享受的时候,她常常会被遗忘在一旁.

  Guess what? It is actually the only thing that follows us wherever we go.

  结果呢?她才是唯一与我们永远相伴的.

  Perhaps it's a good idea to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it now rather than to wait until we're on our deathbed to lament.

  也许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悉心照顾好她,而不是等到临终之际才悔恨不已.
(网络传载)

千古冤案——悟达国师的故事

(惟明)
在唐朝懿宗皇帝時,有一位悟達國師,在他年輕的時候,曾到處參訪學習。那時名為“知玄”。有一次 掛單在一間寺院,同時有很多其他的掛單僧人。而住在知玄法師隔壁的是一位得了重病,通身長滿了瘡,臭氣滿身的僧人,所以都沒有人和他來往。而唯有知玄法師 很同情他的病苦,常常照顧他,替他端葯,給身體搽葯等等沒有人願意做的事情他都作。在知玄法師的悉心照顧下,不久那位病僧的病也好了。為了道業各奔前程, 在臨別時,那位病僧為了感激知玄法師的道義,就對他說:「你以後如有難臨身,請你不妨到西蜀彭州九隴山來找我,我會設法解救你的災難。記住山上左邊兩棵大 松樹連在一起,那就是我居住地方的標誌。」說完便離去了。
後來知玄法師居住安囯寺,由於其德行高潔,聲明昭著。每次講經座無虛席,唐懿宗皇帝也親自到講經會場聽講,十分崇敬,就封他為悟達國師,還賜他 沉香精雕的寶座。悟達國師坐上寶座時,卻生起一念傲慢心,大歡喜心,心想:“現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於是没有几天时间,膝蓋上便生出一個人面瘡來,長 得和人面一模一樣,有眉毛,眼睛,嘴巴,牙齒一一具備。每次還要用飲食餵他,也能像人一樣有吞吐。悟達國師當時痛苦難忍,遍請各地的名醫,都束手無策,回 天乏力。黔驢技窮之時,國師突然記起過去同住的那位病僧臨別所說的話,於是便前往西蜀彭州(今四川)九隴山去尋找。那天,天色已晚,放眼四顧,忽然看見了 兩棵並立的松樹挺立在雲霧渺茫中,再往前仔細一看,是一座金碧輝煌的殿堂與那僧人。確信昔時病僧所告是實。兩人相見甚歡,僧人留他過夜。國師便把所患的怪 病告訴他,僧人便加以安慰,告訴國師不要擔心,明早只要用清泉水洗 一洗即可痊愈。
第二天清晨僧人就令一個孩童引領國師到巖下清泉旁。國師剛要捧水洗人面瘡時,人面瘡竟然大聲呼喊:「不可以洗 啊!您知識廣博、見解深遠,是否曾讀過西漢書上,袁盎與晁錯傳呢?」國師回答說:「曾經讀過。」人面瘡就說:「往昔的袁盎就是您,而晁錯就是我,當 時晁錯被腰斬時,心懷怨恨,因此我累世都在尋求報復的機會,可是您十世以來,都是身為持戒嚴謹的高僧,冥冥中護法神在旁守護,使我沒有機會報復,而今您受 到 恩寵,動了一念名利心和驕慢心,無形中德行已經虧損,因為這個緣故,我才能有機會接近您來報仇。現在蒙聖人迦諾迦尊者出面調解,賜我三昧法水(此三昧水是 迦諾迦 尊者三昧力的加持而成三昧法水),讓我得解脫,今後我不再與您為難作對了。」
悟達國師聽到這嚇壞了,趕緊捧著三昧水洗人面瘡。其痛徹骨髓,立即昏倒在地。醒來時,人面瘡已經不見了。至此,才深深體會聖賢之人常常混跡在人 群當中,不是我們凡夫肉眼和思想可以辨別的。現在才想起來要回去感謝感謝聖僧。回頭一看,那莊嚴的寺院已經不見了。後來,國師在這個地方建立寺院。到了宋 朝皇帝賜名為“德禪寺”。悟達國師蒙受聖人的救護,洗除多生的宿冤,因此寫成懺本,早晚恭敬禮誦,來報答聖者的恩德,並命名為“慈悲三昧水懺”。
從那時候開始到現在,這本《慈悲三昧水懺》一直被廣泛流通。用於解怨釋結,懺悔累生累世業障的重要功課本。我們通過虔誠禮拜懺悔時,僅記祖師大 德的經歷來提醒自己的言行。盡量要和人結善緣,不要結惡緣,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如果已經結了,一定要在今生化解,否則生生世世都在你的周圍,不是來 投胎做你的不孝子孫,或者父母兄弟姐妹夫妻。
“夫妻是緣,善緣惡緣,無緣不聚,;兒女是債,討債坏債,無債不來”。

韦提希夫人(下)

二, 未生怨
韦提希夫妻和儿子阿阇世王的前世因缘。
佛陀时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年老无子,遍求验方,欲求一子。当时一个占相师前来揭榜,并说毗富罗山一个仙人将死去,他就是国王未来的儿 子。国王求子心切,马上就派人暗杀了仙人,说来也真奇怪,韦提希夫人奇迹般地怀了孕。太子终于降生,名阿阇世。有相师预言此子有弑父征兆,国王吓坏了,便 把他从楼上扔下去,但他的命很大,只伤着一根指头。韦提希夫人坚持抱回孩子细心抚养。此后国王也就慢慢的喜欢上这个儿子,也用心照顾和付出爱心。随着时光 的推移和国王年纪的老化,早已忘记过去的一切。而此时有个叫提婆达多的人,运用种种或明或暗的手段害佛都没有成功,伤不了智慧福德广大的佛陀。后来他就想 办法和当时的太子,阿阇世接近,想利用和借助年轻的太子力量来反对佛陀。提婆达多运用有限的神通来迷惑太子,可是太子无知,就很崇拜他,听他的话。等到机 会成熟了,提婆达多就告诉太子,他前辈子是仙人,是国王杀害了他,待他出生了因为害怕复仇又要摔死他。开始太子也不相信爱他的父王会是他仇恨敌人,禁不住 提婆达多以各种方法提出证据,后来动摇了,并劝诱他自己当国王。最终就演出了上期提到的阿阇世害父王的一剧戏。
后来阿阇世王全身生恶疮,无药可救,痛彻心髓,渐渐醒悟自己的罪恶。因为一位忠诚的大臣多番劝诫去见佛并求忏悔,不久病好了,成了一个非常虔诚的佛教徒,护持三宝。

阿阇世的意思是未生怨。带着怨恨来投胎的。
这是一则很典型因果报应循环的一个例子。

韦提希夫人(上)

1,国王被幽禁
韋提希夫人是佛陀时代,印度摩竭提國,頻婆娑羅王的夫人。他們有一位太子,名阿闍世。因为被坏朋友提婆达多的教唆,而将他的父王频婆娑罗王关押于七重室 内,自己提前坐上王位,并且限制任何人不得前往送食物,目的在于活活饿死他。可是韦提希夫人毕竟是大王多年的夫妻,深深的哀伤国王今日遭此灾难。而这灾难 是来自于他们共同的儿子造成的。聪明善良夫人寻找机会探视国王。有一天,澡浴清静后,用蜂蜜搅拌麦粉涂抹在自己身上,并在璎珞中盛装葡萄酱,然后秘密去探 望国王并让他舔自己身上的蜂蜜麦粉。国王得到这样的饮食补充,体力得到补充,生命没有危险。
大王并没有歇息,合掌恭敬向佛陀的地方耆闍崛山,礼拜默念:我的好朋友大目犍连,求你发慈悲心为我传授八关斋戒。神通第一的目犍连马上就知道 了,就像飞鹰一样快速到达处所,传授八关斋戒。此后天天如此。佛陀也派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为大王说法。 国王不仅没有因为没有食物而身体衰竭,反而精神越来越好。
后来阿阇世听闻此事,即刻拿着利剑冲到母亲的居所,要想刺死她。还好被两位大臣拦住,并劝告说,自古以来有见杀父王夺王位的,从来没见过杀母亲的。于是将 母亲关在深宫中,不再让她出来。韦提希夫人被幽禁之后,心中更加悲伤,愁苦。因为她和国王两个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常常恭请佛陀和他的弟子来宫中受供。此时 韦提希夫人遥向佛陀住的方向至诚顶礼,心中默念:“如来世尊,以前你都常常派弟子阿难等来慰问并指导修行,现在我深陷囹圄,心中苦不堪言。不敢祈望高贵的 世尊来救我,唯愿世尊派尊者阿难和目犍连来帮助我”。与此同时,泣不成声,泪如雨下,继续遥向礼拜释迦牟尼佛。
2,佛陀慈悲降临
一顷刻功夫,佛陀令大目犍连和阿难从空而来。而佛陀自己当下就出现在韦提希夫人的面前。佛陀身紫金色,坐在百宝莲华上。目犍连尊者随侍在左,阿难尊者随侍在右,诸天护法龙天,在虚空中,普雨天花。
此时韦提希夫人悲喜交欣。悲的是,自己家人以及国家的遭难;喜的是佛陀慈悲及时而现身。她向佛陀哭诉说:世尊啊,我过去世到底做了什么恶业而生这 样的忤逆不孝的儿子?又是什么因缘,他和提婆达多有如此的关系!祈求世尊为我详细说明没有忧愁苦恼的世界,我要往生到那个清静没有忧恼的世界,我不想要在 这娑婆不清净罪恶痛苦的世界。这个污浊恶世到处充满的地狱恶鬼畜牲,有很多不善的事情发生。希望我的未来不听到恶声,不见到恶的人。现在我向至诚祈求佛陀 慈悲教我如何观想清静快乐的世界。
这时候世尊的眉毛间的白毫放大光明,其光金色普照释放无量世界,然后又回到佛的头顶上,化为金台,十方诸佛美妙的七宝庄严的清静国土就像放电影 一样,一幕幕的放出来,韦提希夫人认真观看后对佛说:“这么多的佛国每个都很清静庄严,都有无量光明,但是我现在更喜欢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请世尊教我怎 样思维,教我修行。”
3,净业三福
这时佛陀开颜含笑,从口中发出五色光,每色光都照在频婆娑罗王的头顶。而大王虽然被幽闭在暗室里,但是心和眼睛都没有墙壁的阻隔障碍,可以看见佛陀在另一个房子里而一直礼拜。他的境界自然提升,成为三果罗汉。
佛对韦提希说:“你知道吗?阿弥陀佛其实离我们这里不远。你应当专心系念仔细观察彼国。我现在为你广分别说那世界的种种因缘。同时也为未来凡夫修 习净土的人,能够得生西方极乐国土。想要生到那极乐国土的人,应当先修三种福德: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 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颂大乘,劝进行着。 这三件事才是修净土法门的正因。“
佛又为韦提希夫人说十六种观想方法之后。韦提希心中于是豁然大悟,证得无生法忍。五百侍女则发菩提心,发愿一起往生极乐世界。(出自《观无量寿经》)
(下期:未生怨——韦提希和大王与儿子阿阇世的过去因缘)

新世紀防癌治癌簡易方法!

大家有沒有發覺,在身邊的人群裡,甚至我們的親朋,不時有人患上癌症。檢查有結果時,往往已是癌症晚期。防癌、治癌已成為大家熱門的話題。
「癌」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傳統中醫並沒有「癌」這病名,只有謂廱疽、癥瘕積聚、熱毒蘊淤等名稱。可知氣血不暢、情志不舒、環境和食物污染等等,均影響細胞正常運作。
西醫認為癌症是由癌細胞不正常分裂引起,並對身體組織造成破壞。故西醫治療癌症主要是消滅癌細胞,把實體腫瘤摧毀。即用手術、電療、化療等手段介入著手。
但是並沒有解決致癌的主因。因此治療後,常常容易復發或轉移、擴散。
人體空間醫學提出人體內部空間能量淤塞是癌症主要根由,當能量在人體某處形成積聚,空間濃度增高時,對該部位細胞產生過大壓力,影響細胞群無法正常開合。細胞內的物質無法與細胞外的能量相互轉化,導至癌症形成。人體空間醫學主張治療癌症須善待形體,宜用疏導、轉化來解決,而非對抗。
可以使身體能量周流暢通的兩味草藥是蒲公英、獨活。每劑份量只需蒲公英7克,獨活5克,水二碗煮沸後一兩分鐘即可服用。
最好是空腹喝,早晚各服一碗。亦可用滾水把草藥作泡茶形式沖服。當您服用一兩個月後,觀察您身體是否發生變化。
這兩味藥無毒、便宜但成效良好。由於藥量少、味淡,適合各類體質人士,並可作保健茶經常服用。
為甚麽這麼少量藥物就能防病治病呢?
藥量少,因此藥物在人體空間走動會更快捷,方向明確,疏通效果會更好。
蒲公英能增強人體空間能量撞擊,使細胞恢復活力。蒲公英輕盈如風,在體內無孔不入,對癌症轉移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