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诵经虚点数,方今始觉甚深意
诵《地藏经》大约有十年的时间了。每当棒起经本便妄想纷飞。弃之又有点不舍。因之地藏经是消除业障,驱病逐魔的最好妙方。因此若遇不顺时,就临时“抱佛经”。即便是妄想纷飞,一本《地藏经》读下来,也得到极大的安慰。行行复行行,未能专注其内容。虽然有时偶尔也会catch到一两句,旋即忘记或记忆模糊。唯有今年诵本经,时常与经意相应,故想把心得记下来,望有缘者批评指教。
《地藏经》在有中国人的地方流传很广。大家都知道本竟是一部孝经。地藏菩萨示现不同的身份,敬孝母亲。本经对我有五点特殊的启示:
一, 佛陀的孝行
本经是世尊在讲完《法华经》之后,在涅磐之前三个月,上升兜利天宫讲《地藏经》为报母恩而讲的。二月二十四日到人间讲《涅磐经》。一天就讲完。二月二十五日示现涅磐。
佛陀的行为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为人子女一定要报父母之恩!佛陀出生七天摩耶夫人就往生忉利天了。虽然有“育之恩”,但没有“养之恩”。虽然贵为人天共仰的导师,亦同样要尽为人子之责。孝养父母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佛教讲:“孝名为戒,亦名制止。”中国儒道两家也绝对提倡孝道。但却信奉天和上帝。故也敬奉之。其恭敬仁爱之心甚为可贵。
回想母亲所作的一切牺牲奉献,从十月怀胎,吸母血,取母温为暖,亦十指怃弄;以乳哺喂;一口饲食而拭涕;以手揭搽其不净,种种方便恤养而不厌。又于饥时与食;渴时与饮;寒时与衣;贫时给与诸自不忍用之财物。若子女病时,守护至死。记得小时候见过一个母亲,各自己屁股的肉去补女儿腿上的伤。如此的大恩德怎能不报?可怜天下父母心!思及父母的恩德当要报恩。怎么报恩呢?净空法师讲报恩有四点:
㈠尽可能满足物质需求。先父母而后自己。而今世人,“孝养子女”甚于孝养父母几十倍。这个世界一切都倒过来了。
㈡关心父母的心理,情绪,病痛。古人儿女对父母是“晨昏定省”。现在的世界不一样了。为人子女,最少最少也要有十分之一的关心对待父母。
㈢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充当一定的角色。尽心尽力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让父母操心,让父母以你为荣,就是最大的孝敬了。
㈣养父母之志。或令父母修习佛法。令其生生世世得解脱。以此思恩报恩的心扩及法界一切有情就更好了。回顾自己在无量劫中生死轮回,有多少累劫的父母呢?如果看过魏斯的“前世今生”就有所明白了。所以佛在《梵网经》中讲“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其受生”。同样,孔孟提倡仁爱,先孝父母,家属,亲友,然后慢慢扩大及他人。孟子说,当路见不相识的小孩掉入井里,第一个念头应该想办法怎么求小孩,而不是想是谁家的孩子。见牛不忍杀,不能忘了羊也有同样的痛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佛所说的慈悲。
二,不可思议的参加众
世尊一生讲经四十九年,三百余会。即使讲《华严经》,《法华经》等一乘圆顿教时,参加众既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或其他菩萨,罗汉,大比丘等。讲《弥陀经》,《无量寿经》时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而已。唯有这部《地藏经》得到十方无量世界不可数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赞叹和亲临法会。真可谓绝无仅有的壮观!由此可见《地藏经》由不可思议的成就!
本经《嘱累人天品第十三》末后:“尔时十方一切诸如来,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如来,及大菩萨天龙八部,闻释迦牟尼佛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大威神力不可思议,叹未曾有。”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发大誓愿,行无量无边的度众生事迹。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经中说:“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就如印顺导师说的“地藏菩萨发心修行已经有不可思议阿僧祗劫,其功德智慧同佛一样。但菩萨发愿度尽一切众生,故隐其真实的功德。以本愿力,自在神通,到处现身说法,救度人天。由菩萨的功德能力,不仅得受世尊的临终嘱托赞叹,也得千佛护持。任何沉重的东西踏著,他同样默默地承受。“藏”,含藏,宝藏。大地蕴藏无尽的宝藏,不只是地下开采的七宝,还有地面上生长的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植物。因此故名《地藏》。曾经看到一篇故事。古时有个老人,他的三个儿子都不争气。好吃懒做,不肯种田,依赖老爸养活。待老爸年老体弱时,只想要得到老人的财产,不想照顾老人。有一天老人想了一个好办法,就召儿子们来到跟前。告诉他们有黄金埋在地下。儿子们听了之后个个争相孝顺,照顾老人。同时也追问黄金的藏处。最后老人说:黄金埋在我们的田地里。就断气了。处理完老人的丧事之后,儿子们迫不及待地到田里去挖黄金。一天天挖,日日挖,把本已荒芜的田地翻得面目一新,但依然见不到黄金。现在父亲不在了,无以依赖,就顺便在田里种一点稻谷勉强维持生活。日子过得真快,一年时间过去了,他们还不死心的继续寻找黄金,也顺便在田里种些稻谷来维持生活。又一年过去了,他们并没有放弃寻宝的信心,但不再像以前那么热衷了。因为现在他们的田里的稻谷农作物已足够他们生活了。第三年在多种些农作物和水果等,获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他们可以过着丰衣足食的快乐生活。挖宝的兴趣也渐渐谈下来。有一天他们觉悟到,其实老爸根本没有藏什么宝在地下,而是以此方法促使儿子们好好耕田种地来维持生活。其实天地就是“宝”。有土地就有希望。地藏菩萨以“地藏”预示着,每个人都有一块心田,好好开采种植自己这块良田,拔除无明妄想的杂草,自己心地含藏的无量智慧,得能就能显现出来。如六祖慧能法师言:“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来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开发自性的宝藏就能与地藏菩萨一样,与佛一样。
三,佛将未来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
《佛遗教经》中记载佛陀临涅磐时,有些弟子悲伤。佛为令此众诸大众信心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又为众人说:“如等勿怀悲脑,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已作得度因缘”。佛也同样只度有缘人。其中未能得到佛陀直接或间接度化的众生,安排怎样的得度因缘呢?答案全在《地藏经》里。《分身集会品第二》中佛说:“……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以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惟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惟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我们这些众生罪业深重不能生逢佛世。流浪至今。但大悲慈父不舍我们。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人。读到此感怀至深。又幸遇地藏菩萨。佛陀从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当中选地藏菩萨,为何?因为地藏菩萨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誓愿。在无量劫来已度不可数的众生。现在有亲承佛陀嘱托。面受佛陀的嘱托,安慰佛陀的忧心。
《阎浮提众生业感品第四》地藏菩萨言:“……我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弥勒菩萨”成佛以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佛陀知道地藏菩萨会完成他的深重誓愿,不再忧虑未得度的众生。
《称佛名号品第九》:“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磐,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佛陀叫地藏菩萨趁世尊还未涅磐的好时机,演述无量劫来众生如何行善止恶能得救拔,令十法界有情都能了解到这样的利益。也促使地藏菩萨更早地完成他的愿望。佛陀能无牵挂的准备涅槃。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佛言:“地藏,吾今殷勤以人天众付嘱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涕,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经中两次提到“殷勤”的字眼。可感受到大慈悲父殷勤嘱咐的深切厚望。佛陀在这次的法会中,再三再四的叮咛地藏菩萨,那种大慈大悲的大悲悯之心实在感人肺腑。我等业障深重的末世众生读到此处,若还不能理解世尊的苦心不依教奉行,确实有负深恩,枉然遭逢殊胜的因缘。得此人身又遇妙法,同时感恩地藏菩萨的大悲誓愿,大行舍己的精神!
四,临终法事的利益和助念重要
佛陀忧虑末世众生堕入恶道,嘱托地藏菩萨不要让末世众生堕入恶趣。地藏菩萨不辱使命,谨遵佛陀教诲,有设临终助念修福的方便捷径,令往生者宿障消除,免堕恶趣且能往生乐处。
《利益存亡品第一》地藏菩萨向佛陀报告,临终的众生,其父母或其眷属应为临终人修福,作为下一期生命的资量。修福的方法有悬幡盖及燃油灯,或请别人替他读颂《地藏经》,或供养佛像或其他圣像。甚至念佛菩萨或辟支佛的名号,让亡者亲闻或纳入八识田中。这些临终人平日所造的恶业之因感得到恶果,一定要堕在恶趣的。但因为有这些眷属为其人修这殊胜的因缘,那些罪障统统消灭。由此令我想起地藏菩萨名字的本意。
地藏,“地”是地基,大地能承载万物;是人类及一切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因为临终之人耳根还没有坏之前,圣号或经文之音得入耳根,或在断气八小时之前,阿赖耶识仍没离开,圣号经音纳入心田,他的心念能跟随着。如果眷属能够在亡者四十九日内广造诸善,能使亡者永离三恶道,得生人天,享受到殊胜得妙乐。先前的眷属也能得到无量的利益。
《称佛名号品第九》主命鬼王向佛说,娑婆世界的众生临命终时,不论是善人或恶人都不希望他们堕入恶趣。更何况本来在修善因的人,就不需要多少力量帮助他就能得生善趣。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也有千百万恶道鬼神,变化成其父母或眷属来接亡人一起入恶道;而生前造恶业力强的本该下恶趣,再加上恶鬼神之力,必定下堕无疑。世尊,像这样阎浮提人临终时,四大渐离,五根散坏,痛苦不堪,又有冤亲债主现前惊恐,六神无主,外界何种力量大就随哪种力量去。此时眷属应当供养三宝。眷属自身或延请僧俗读颂本经,念佛菩萨名号。这样的增善缘能令亡者脱离恶道。令现前鬼神退散。世尊,临终人若能听闻到一句佛菩萨的名号或一句经典,除了造下杀父,杀母,杀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的五种重罪之外,其他罪业都得消灭。本应堕三恶道者都可得解脱。
《称佛名号品第九》:“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其病人高声念一佛名号,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号,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有人临终时,眷属为他布施供养,念佛诵经,冥阳两利,能灭无量罪。特别是临终助念。代为称念尚且能灭无间之最,更何况自己称念。
人临终时会有许多冤亲债主来报冤或讨债,而且五蕴四大分解,痛苦不堪!在此重要时刻,若还能记得念佛菩萨名号,若不是业尽情空,也是功夫非浅,定力非凡。如果心不颠倒,意不散乱,系念诸佛名号,是业障浅薄者。一般薄地凡夫临终时,都会颠倒妄想,痛苦难言。此时眷属能助念,就能提醒亡者放下万缘,跟随念佛念经。随文入观,谨慎前路,必能罪业消除,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回向布施等善功德获福无量
《较量布施功德品第十》“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获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涕,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平时无论行何种善行,修何种法门,譬如布施,持戒,修补经像,礼佛念佛,诵经,坐禅,受持读颂,为人演说经典等行为。若能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众生,其福报无法估量。若只有回向自家人或自身利益,其果报只有三生。如果能回向法界众生,不仅百千生受妙乐,而且能成就佛果。这就意味着把小小的功德会向法界,其结果会得到无量倍的增长。
《四十二章经》中说:“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一炬来分取,熟识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一炬之火“的光明有限。只能照一个角落。如果用一炬之火点燃其他千百亿之炬,那么光光相照,其明无量。照彻天地万物。又如一杯水倒进大海,整个大海都有你的水分了。所以把修善的功德回向给别人,福报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值了。佛陀的用意是要我们拓长心量,发大菩提心。曾经听老和尚开示:“量有多大,福有多大”。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可是那仅是抽象的名言。如今找到经典的依据。一切都变得更加真实了。
有人认为自己道行不高,若将微小功德回向给别人,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另一种人认为回向得太广,功德不够分,这是一种欺骗的行为。这实在是一个大误解!殊不知“心”的力量有多大!“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我们借助回向的善举,拓长心量,发大菩提心,破除烦恼执著。如舍利弗,动一脚尖能震动整个须弥山。为何?就是破除对自我的执著,引发自性本来含藏的无量潜能。
愿以此功德会向给法界一切有情,罪障消除,善根增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